近期流感高發(fā),發(fā)熱、咳嗽、全身酸痛的患者激增。中醫(yī)強調"治未病",防治結合。本文從中醫(yī)角度為您提供【預防+治療】全攻略。
一、中醫(yī)預防流感3大法寶
1. 外防:固護正氣,抵御外邪
- 避穢香囊:蒼術、艾葉、石菖蒲各10g,打粉裝袋隨身佩戴(孕婦慎用)
- 艾灸強身:每日艾灸足三里、大椎穴各10分鐘,溫陽散寒
- 穴位按摩:早晚按揉風池穴、合谷穴各2分鐘,增強衛(wèi)氣
附穴位定位及穴位圖:
足三里穴:位于小腿前外側,具體位置為外膝眼下3寸,脛骨前嵴外1橫指之處。簡便取穴:坐位或站立位,彎曲膝蓋,找到膝蓋外側下方凹陷處(外膝眼),然后用四指(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、小指)并排,小指的外側緣與脛骨的交叉點就是足三里。
大椎穴:位于后正中線上,第七頸椎棘突下方的縫隙。
風池穴:位于項后部,枕骨之下,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,也就是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。
合谷穴:其位置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間,當?shù)诙乒菢飩鹊闹悬c處。簡便取穴方法是: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(jié)橫紋,放在另一手拇、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,當拇指尖下是穴。
2. 內調:辨證施養(yǎng),因人制宜
- 氣虛體質(易疲勞/多汗):玉屏風散(黃芪15g+白術10g+防風6g)代茶飲
- 濕熱體質(口苦/苔黃膩):藿香正氣水敷臍+赤小豆薏米粥
- 陰虛體質(咽干/手足心熱):百合銀耳羹+麥冬5g泡水
3. 起居調護
? 保持居室通風,每日開窗3次
? "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"——保暖,外出戴圍巾護大椎穴
? 飲食"三多三少":多溫熱粥湯/多深色蔬菜/多發(fā)酵食物;少生冷/少肥甘/少發(fā)物
二、中醫(yī)治療分階段方案
? 輕癥居家處理
1. 中成藥選擇
- 發(fā)熱惡寒無汗:荊防顆粒
- 咽痛黃痰:連花清瘟膠囊/板藍根顆粒
- 惡心腹瀉:藿香正氣液(注意劑型區(qū)別)
2. 中藥代茶飲
- 發(fā)熱初期:生姜3片+蔥白2段+黑糖煮水
- 咳嗽咽癢:桑葉10g+菊花5g+杏仁6g
- 恢復期:太子參10g+陳皮5g+紅棗3枚
3. 外治法速解癥狀
- 刮痧:沿膀胱經從大椎至肺俞穴刮拭
- 拔罐:大椎、肺俞留罐5分鐘(高熱者刺絡拔罐)
- 中藥足?。喊~30g+紫蘇葉20g煮水泡腳
? 重癥及時就醫(yī)指征
?? 持續(xù)高熱3天不退
?? 呼吸急促/胸悶心悸
?? 意識模糊/脫水癥狀
? 推薦協(xié)定方(具體需醫(yī)師指導):
麻杏石甘湯加減(麻黃6g+杏仁9g+生石膏30g+甘草6g)
※特別提醒
1. 老人、兒童、孕婦屬高危人群,建議提前接種疫苗;
2. 發(fā)病48小時內干預效果最佳;
3. 忌盲目使用抗生素(流感屬病毒感染);
4. 愈后1周內清淡飲食、避免劇烈運動,防止“食復”“勞復”。
中醫(yī)防治流感講究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”,轉發(fā)收藏這份【預防+治療】攻略,做好防護措施。若出現(xiàn)癥狀請及時就醫(yī)!
門診地點:清遠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新綜合大樓2樓東側--中醫(yī)科。預約方式:微信公眾號→診療服務→預約掛號→中醫(yī)科門診,或者門診導診臺掛號
電話預約:門診1樓:0763-3680661(8:00-12:00,14:30-17:30)
門診2樓:0763-3868852 (8:00-12:00,14:30-17:30)
門診3樓:0763-3868853 (8:00-12:00,14:30-17:30)
門診預約掛號專線:0763-3868891(12:00-14:30,17:30-次日8:00)
我們會竭力為您提供最好的服務!